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崗 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 一條巨龍翻山越嶺 為閩東山區送來安康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 帶我們走向四面八方 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屏南兒女競相歌唱 ?? 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這首改版的《天路》,突然涌起一陣激動和喜悅,衢寧鐵路通車在即,到時候可以直接坐火車回屏南老家了,歌詞的確唱出了我們的心聲。 家鄉屏南,純屬內陸山區縣,山高水長,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之前,沒有一寸公路,更何況說鐵路,“交通完全靠走”是那時候的真實寫照。在我開始懂事的七十年代,雖然縣里已經有了公路,但里程短,車輛少,大家去往鄰近地方或偏遠地區,還是以步行為主。當時爺爺奶奶去建甌看叔叔,要步行兩天才能到達。1978年父母調到壽山公社上洋小學任教,一大早從漈頭出發,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才到。 當時村里人到城里購物或辦事,都是步行來回的。記得有一次我生病,母親背著我從縣醫院回漈頭,走到苗圃門口時,遇見了同村的一位伯伯,他看到母親吃力地背著我,便讓母親把我放在他的板車上坐著,一路拉著我回到了家。十里路程,雖說不長,但母親卻銘記一生,逢人便說那伯伯是一個好人。 每次跟隨父親上山砍柴,我總會站在高高的山崗上眺望遠方,努力辯識著通往外界的方向。心里不時萌生著當時覺得荒唐的想法,要是有鐵路修到我家鄉,家鄉人能夠輕松去到祖國的四面八方,那該多好啊! 高中畢業后,我到廈門求學。父親建議我搭火車去,并為我設計好了行程。一大早從家中出后,步行一個半小時到縣城汽車站搭上前往古田的班車,再從古田縣城搭小巴到黃田鎮的古田站,然后坐上從福州到廈門的普快列車,第二天凌晨四五點鐘剛好可以到達集美。那次,我從家里到學校,整整花了24小時。 那年春節后返校,我與同校的同學陳云松商定坐班車到福州,再從福州搭大巴到集美,這樣當天就可以到達,節省了一半時間。結果,我們所搭乘的班車開到雪峰寺后山路段無法前行了,原來前面的路被冰雪凍住,已有幾部車打滑掉落山谷。全車乘客只好下車,在冰面上緩慢行走了一個多小時,在雪峰寺門口重新搭上開住福州的班車。這樣來回一耽擱,也到了下半夜才到學校。 在福州工作后,每次回老家都搭乘班車,雖然福州到屏南的班車分別走大橋和古田兩條線路,但都需要四五個小時的行程。一百多公里的路程,如果有了高速公路,應該就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,于是,我開始期盼著高速公路的修通。后來,寧屏二級公路通車,剛好那年買了車,往寧德到屏南,有一半的高速,全程三四個小時,感覺比以前快多了。再后來京臺高速通車,我又改為經古田回屏南,三個小時,又快了不少。前年,古政高速通車,福州到屏南全程不到兩個小時。 幾個月前,我與妹妹一起驅車到上洋村。山旮旯里的小山村如今也修通了水泥公路,我特地計算了時間,從縣城到上洋的車程僅為50分鐘。我站在一處山頭上,衢寧鐵路高高地橫亙前方,儼然一條天路,鋪軌車輛與工人正在緊張施工,一片繁忙景象。我用手機拍下了眼前的一切,傳給了遠在廊坊的堂哥。堂哥離開故鄉60多年,每次回鄉都被長時間的旅途折磨得身心俱疲。我在電話里告訴堂哥,家鄉的鐵路快要修通了,再過一段時間,堂哥就可以坐火車回來了。 上個月報載衢寧鐵路試驗列車開始運行,這標志著距離正式通車為期不遠。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手機上的12306網站,在選擇車站欄中輸入了“屏南”二字,遺憾的是沒有找到結果。 前幾天,看到朋友圈有人發試驗列車“綠巨人”駛經屏南站的圖片,我又急著在手機上輸入“屏南”,還是沒有找到。但我心里明白,這下離正式通車真的不遠了,屏南人的鐵路夢——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,終于要實現了。 |